在防雷工程、接地系统设计、阴极保护及地质勘探领域,土壤电阻率是评估地下导电性能的关键参数。它直接影响接地网的布局、材料选择与安全性能。土壤电阻率测试仪通过向土壤注入电流并测量电压降,计算出单位体积土壤的电阻特性。然而,若操作不当,测量结果将严重失真。掌握
土壤电阻率测试仪的科学使用方法,是确保精准感知的关键。

第一步:环境勘察与测点布设
测试前需勘察现场,避开金属管道、电缆、建筑物等干扰源。采用温纳四极法布线:将四根等长金属电极(通常为不锈钢棒)以等间距(a)直线打入土壤,深度不超过电极间距的1/20。电极间距离决定探测深度——距离越大,反映越深层土壤特性。一般测试深度为电极间距的2倍。
第二步:设备连接与参数设置
将测试仪的C1、P1、P2、C2端子分别连接至外侧电流极(C1、C2)和内侧电压极(P1、P2),接线牢固,避免接触不良。开机后选择合适的测试电流频率(工频或异频抗干扰模式),设置测试模式为“四极法”或“土壤电阻率”。
第三步:数据采集与多点验证
启动测试,仪器自动注入电流并读取电压值,计算出视电阻率(单位:Ω·m)。为提高准确性,应在同一位置进行3次测量,取平均值。若结果差异大,检查电极接触是否良好或土壤是否干燥。建议在不同方向(如南北、东西)重复测试,避免局部异质性影响。
第四步:深度探测与数据记录
为获取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分布,可逐步增大电极间距(如5m、10m、20m),进行多层测量。记录每次的电极间距、测量值、环境温湿度及地理位置(可选GPS定位)。使用配套软件绘制电阻率-深度曲线,为接地设计提供依据。